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W A P 
简体 | 繁体
政务公开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政务公开>>公开信息内容
关于印发甘肃省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平凉先行先试工作华亭县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013948482-30/2018-0508003 公开目录: 政府公文 发布日期: 2018年04月25日
主题词: 发布机构: 政府办公室 文    号: 华政发〔2018〕68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东华街道办事处、工业园区管委会、县直各部门,省、市驻华亭有关单位:

《甘肃省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平凉先行先试工作华亭县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华亭县人民政府

2018年4月24日

甘肃省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平凉

先行先试工作华亭县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加大教育扶贫工作力度,创新完善脱贫路径,拓展提升实践成效,注重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根据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和省政府关于建设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的总体部署,按照平凉市人民政府《甘肃省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平凉先行先试实施方案》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强化“一号工程”意识,始终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治本之策,按照人人有学上、生生有帮扶、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的目标要求,聚焦深度贫困村,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持续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坚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解放农村劳动力的重要抓手,通过新建、改扩建、集体办、民办等途径,行政村幼儿园已达到78所,实现了27个有需求的贫困村和深度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了92.04%。坚持把发展义务教育作为夯实脱贫基础的根本举措,加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增配教学仪器设备,巩固提升均衡发展成果。扶持办好农民家门口的小规模学校,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实现了“班班通”“人人通”,成功试点“五四”学制改革,“城乡捆绑式结对帮扶”及“区域共同体”活动有序开展,盘活了农村教学资源,提升了农村教育质量,稳定了农村生源,降低了教育成本。坚持把优化普通高中教育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持,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认真落实各项招生扶贫政策,切实保障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需求。坚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提升群众脱贫致富能力的有效途径,借助实训基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有效提升了劳动者整体素质。坚持把全面落实各类教育惠民政策作为教育扶贫的兜底之策,精准对接每一个贫困家庭、精准资助每一名贫困家庭学生。

对照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县教育脱贫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作用发挥不充分,乡镇、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学前教育日托资源和农村初中寄宿资源不足,个别城区初中、小学存在“大班额”问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在基础能力建设、产教融合发展、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果等方面有一定差距,青壮年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仍需加强。

二、工作目标

按照建设甘肃省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的总体部署,结合平凉先行先试工作要求,立足我县脱贫攻坚和教育扶贫工作实际,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精准聚焦薄弱领域和弱势群体,努力形成完善的教育脱贫致富支撑体系和有效工作举措,探索教育脱贫致富的有效机制,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实现教育扶贫“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目标,为我县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按期摘帽,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1.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认真排摸贫困村教育需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坚持教育发展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促进贫困家庭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2.教育脱贫基础更加扎实。继续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贫困村延伸,持续扩大城区学前教育资源,创新办园机制,提升办园水平,不断满足城乡新增适龄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任务,持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完善县职教中心实训设施建设,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3.惠民政策落实更加精准。做好贫困地区各类专项招生计划的宣传和落实工作,优先录取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拓展中职生免试直升高职接受高等教育的渠道,确保贫困家庭中职学生全部参加单独测试招生和推免招生。精准实施各类资助减免政策,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

4.教育脱贫保障更加有力。健全乡村教师培养、培训、补充和激励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城乡捆绑式结对帮扶”及“区域共同体”交流活动,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通过临时聘用、人才引进、事业招考等形式,解决乡村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专业教师短缺问题。建立各类培训项目整合机制,创建教育扶贫通用培训平台,制定培训资金整合使用办法,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提升教育精准扶贫能力与水平。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夯实基础教育,提高贫困人口整体素质

1.创新农村幼儿园办园机制继续推进村级幼儿园建设,2018年计划建成策底镇大南峪村和上关镇磨坪村2个贫困村幼儿园,建成山寨乡刘河村幼儿园、神峪乡中心幼儿园2个非贫困村幼儿园,确保有建园需求的贫困村实现幼儿园全覆盖,农村新增适龄儿童有园上、上好园。科学规划城区学前教育布局,结合住宅小区建设和人口增长趋势,通过维修改造北关幼儿园、新世纪住宅小区配套修建幼儿园以及在纪家庄搬迁安置小区修建幼儿园等途径,保障城区新增适龄儿童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需求。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片区化管理,创新农村幼儿园办园机制,积极推动农村幼儿园由简托向日托过渡,解放农村劳动力,发展致富产业,助推精准脱贫。

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改善乡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2018年,计划投资2353万元,新建改建中小学校舍9147平方米,完成有需求学校围墙、运动场等附属设施建设,配备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设备;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积极推进“互联网+”环境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同步课堂,缓解专业教师不足问题,保障贫困边远山区农村儿童就近接受优质教育;努力消除现有“大班额”,解决好县域内义务教育“乡村弱”和“城镇挤”两大难题。深入实施义务教育“五四制”改革,初步探索在人口、学生规模较小的乡镇合并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建办九年一贯制学校。针对初级中学部分学生出现的厌学现象,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初级中学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3.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认真实施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改善项目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等项目,改善全县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加强学校图书室、学科实验室、通用技术教室、语音教室等现代化功能室建设,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技术装备水平,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要求。积极探索创新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发展,建立职普融通机制,探索两类教育在教学资源、师资建设等方面的互补与融合。

4.试点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改革。加大幼儿教师补充培养力度,通过依托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及省内其他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定向培养、自主选聘等途径,为农村幼儿园补充专业师资;通过招考每年坚持引进音乐、美术、体育专业优秀毕业生,确保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争取国家、省市项目支持,对职业教育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每年签约一批省部属重点师范院校及以上毕业生,为普通高中教育补充师资。不断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稳定乡村教师队伍,为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打下基础。

(二)大力拓展职业教育,强化培训提升脱贫实效

1.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继续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加强县职教中心实训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借助金融机构助力教育脱贫工作,积极争取中国教学设备有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甘肃分行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的助力教育脱贫协议项目,支持县职教中心先行试点,增强职业教育助推脱贫攻坚的能力。

2.实施产教融合和订单培养工程。支持县职教中心与有关企业合作共建药材、养殖、汽车维修等产业实训实习基地,全面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积极衔接争取国有企业、省属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工作,在县职教中心招收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订单班,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实现入学能入职、顶岗能上岗、毕业能就业。

3.实施精准扶贫通用培训平台建设工程。依托县职教中心,统筹教育、人社、扶贫、农牧、林业、妇联、残联等部门的培训计划、资金和项目,建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用培训平台,形成有效衔接、资源共享的贫困家庭技术技能人才培训机制。建立精准扶贫贫困劳动力培训平台,以乡镇、企业为单位建立精准扶贫贫困劳动力实训基地,形成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网络,定期开展各类精准扶贫培训,争取使每个贫困户家庭至少有1名成员掌握1门技能。

4.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先进、高效和实用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县职教中心信息化建设,网络信息点覆盖所有教育教学实训及生活场所,全面提高信息化时代学生综合信息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

(三)持续加强成人教育,推动社区教育资源全覆盖

1.扶持办好村小学,充分发挥乡村学校社区服务的功能。全面改善农村小学(教学点)办学条件,利用村小学教师、信息化资源等,在保障学龄儿童就近接受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发挥村小学传承文明、社区服务等职能,把村小学建成农村社区学习、培训、文化中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学习交流机会、实用技术培训、家庭知识教育,把扶贫与“扶智”“扶志”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2.充分利用城区学校场地设施积极参与城市社区教育。利用城区学校教育资源,为居民、进城务工人员、下岗工人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社会、科学生活、安全健康、就业再就业、创新创业、职业技能提升等教育培训活动,推动城区普通中小学、县职教中心有序向社区居民提供适宜的教育服务。以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为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成社区学习中心,建立综合性继续教育平台,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四)加强教育文化建设,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1.创新教育扶贫方式,提升群众脱贫致富的自信心。在全力做好贫困家庭人口享受公平优质教育,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的基础上,注重受教育者的自我提高,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的职业准备、生涯规划、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使他们树立奋发有为的意识,自强自立。

2.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使贫困群众摆脱精神贫困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统筹各类文化教育资源,依托乡村学校的设备、场地、师资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促进学校与农村社区的融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文明新风,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使贫困群众不仅想致富、盼致富,而且会致富、能致富。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甘肃省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平凉先行先试华亭县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县教育精准扶贫先行先试工作,负责重大问题、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的综合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教育扶贫先行先试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同配合,强化跟踪督查,及时帮助解决教育脱贫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先行先试工作推进机制,加强与国家、省市共建共创、相互联动,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先行先试工作的政策项目经费支持,突出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用改革的思维和创新的办法,着力在突破体制机制束缚上下功夫,在破解瓶颈制约上下功夫,在建立新机制、探索新办法上下功夫。

3.加大经费支持。县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教育精准扶贫先行先试工作,并通过整合各类扶贫资金、政府融资、社会力量投资及公益组织参与等方式,推动设立华亭县教育扶贫发展基金。积极向国家和省市申请经费解决先行先试发展中的困难。

4.严格督查考核。将教育扶贫先行先试工作纳入乡镇、部门考核内容,县督查考核局要定期开展专项督查,从严从实考核。对工作中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力和严重失误的,要严肃问责。

5.做好经验总结。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在开展先行先试工作中既要及时发现典型,做好经验总结和推广工作,又要防止和纠正工作中的偏差,努力承担好先行先试的任务,力争形成可推广、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下载      
版权所有:中共华亭县委   华亭县人民政府   站点维护:华亭县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电话:0933-7722530 0933-5939333
华亭县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933-7722530
Copyright (C) 2004 www.zijiren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陇ICP备12000690号-1
您是第 位访问者
分享按钮